中国正在经历着全球有史以来最短时间最大规模的品牌创建、品牌设计、品牌改造升级运动。基于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微笑认为,一是中国市场的经济变革正在推动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向前发展,将有更多机会同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竞争;二是中国企业的推动者们正在逐渐认识到产品本身以及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性,这将是本土商品品牌生长由混乱无序走向理性化、秩序化的阶段。企业决策者与品牌设计公司的深度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创造出更符合实际,更与主题相关,甚至比客户的预期更加贴切的实效性设计解决方案,都将是推动企业产品竞争的有效保障。
早在50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西蒙就指出,“品牌设计”的应用会成为管理的核心。因为任何想要改善现状、做得更好的人,都需要关注“设计"。
长时间以来,设计师们一直都在企业里埋头苦干,就是为了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设计思维对于设计师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此刻,我们暂且这样回应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创新对于商业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来得迫切。传统的商业思维和工具已经无法帮助我们很好的创新了。实际上,我们在商业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设计思维所倡导的理念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里既能看到商业世界中存在的巨大问题,也意味着有很好的机会。
举个例子,商业思维倾向于预设合理性和客观性,商业决策者的逻辑通常是冰冷的(数字)、清晰的、追求经济性的。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精确并且可量化的,存在所谓“事实”,答案是错的。而设计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重视人的体验,过程往往是复杂和无序的,设计思考的决策者们经常会提醒自己,自己所看到的客观事实,不过是一种假象。对于设计师来说,事实只存在于人们真实生活的场景里面。在这个世界上,真相只是存在于个人层面的,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真相,而问题的答案是没有对错的,只有“更好”或“更差”之分。
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你也可以来探讨,为什么“商业”和“设计”有那么多可以相互滋养的地方:在一个充满变化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想要创新,商业需要设计,因为设计聚焦于不断探索,并从实践中学习,所使用的数据是从真实用户身上获取的数据,而非依赖于市场报告。同时,设计需要采用传统商业思维的一些度量方法,以确保新的创意不仅能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还可以在企业层面通过投资将想法落地执行。这样企业在未来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更多想法付诸实践了
这样讲似乎很容易理解,然而,至今大多数商界人士仍然对设计思维的真正含义感到费解,我觉得这应该归咎于苹果。苹果把设计作为掌控公司方向的雷达,他们向世间展示了“设计”对于建立明确的竟争优势是多么有价值。但不幸的是,当他们大肆宣传自己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大部分商业人士都会认为这样的创意只有像乔布斯这么罕见的创新天才才能想出来。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摩西神话”即伟大的设计通常都是由极具天赋的神圣者所做出来的,他们是身负超凡能力去为世界创造奇迹的人。摩西(或者乔布斯)只要举起他们的手便将红海一分为二,像我们这样的凡人统统都会被淹死。
越来越多商业领域的人们,都知道这并不是真的。设计之所以很强大,是因为它让人们相信,同为凡人的我们是一样可以构筑出一座桥来跨越红海的,而不仅是默默地站在旁,等待奇迹发生。
设计公司的角色绝不是锦上添花的人,而是核心参与者,我们同我们的客户一起,互相学习,互为补充,我们始终相信,好的设计,就是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