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方案以及产品,同理心这个词是设计知识体系中经常接触到的“基本面”。对于同理心的解释有很多种,你可以从任何一种角度来解释这个词,以用户角度来说,同理心是以人为本,贴合人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的思维方式。说的简单一点,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以及他所处的状态等等,做到客观的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会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句话这么说的,如果你想赢得对方的好感,不如首先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说道,要从需求本身出发,那么本身的需求又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们需要首先讲一讲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
生理需求: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同理心的特点
同理心的基础是观察,目标是寻找客户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加贴合的产品,客户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愿望,或在某些情况下解决客户有困难的预想,由于锁定在一个旧的思维定势,所以不熟悉新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同理心设计依赖于使用者,而不是传统的市场调研观察,它依赖于消费者查询的意图,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和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在越南开发推多了功能瓶盖套组,帮助可口可乐瓶回收并再利用,很有爱又环保。
这么好看的设计,真是让我要忍不住要思考一下人生了。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同理心?
在经济全球化,人人分享参与的时代,同理心也是需要讲过程的。只想凭着想像产生的创意,越容易产生假相。很多时候只有发生了我们才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模拟和预设一个怎样的情境。
一名设计师这么说“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就想办法让自己变成消费者”。你必须试着消费并使用这产品,并找到,推理各种不同特质的人群,以及他们的喜好,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就
像上面所说,有时候消费者甚至自己不知道产品的设计还可以这样,对,这太奇妙了,真的很贴心。